2018年10月15日星期一

高中選科策略


1. 能力與潛能
  能力是選科的一個重要考慮,同學應在「量力而為」與「挑戰自我,發展潛能」之間取得平衡,給予自己合理的期望,恰當地發揮個人才能。同學可根據過往讀書的經驗,分析哪些科目較易掌握,溫習效率較高,可以優先考慮。而較難駕馭的科目,如果只因學習不得其法,而非能力不足(如邏輯推理),亦大可嘗試修讀,給予自己一個機會。

2. 性格與興趣
  完成中三的同學仍處於成長階段,個人性格與興趣雖未完全定型,但應有個大概,例如好動還是好靜、細心還是大意、外向還是內向等,同學可利用網上選科性向測試工具,量度自己的性格特質及興趣,參考建議科目和課程,揀選出合心意的科目。這樣有助增強學習動機,提升學習效能,有利考取好成績。但同學緊記這些性向測試的結果只是參考,切勿將結果視為判斷自己興趣與性格的唯一因素。
 
3. 理想與志願
  「人有志、竹有節」,有志向的人,就像竹節一樣,遇到障礙仍能迎難而上,為理想而奮鬥。因此選科時如能結合自小或剛剛定立的志願,自然會倍加努力,提升興趣之餘,亦能激發潛能。

4. 家人師友的意見
  人不是生活在孤島上,我們要與社會互動。高中選科對學生和家人同樣重要,他們的期望多少會給予同學壓力,同學作為自己這個故事的主角,應主動承擔責任,考慮家人及老師的意見,最後根據自己的志趣和環境,作出選擇。
 
  另外,也可以問問修讀不同選修科的師兄師姐意見,因為他們最能體會不同選修科的優缺點,如學習的實際困難、如何讀得更好等。
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